【习题】
1. 我国刑法规定的 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不满:
A.14 周岁 B.16 周岁 C.18 周岁 D.20 周岁
2. 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到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
3.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了刑法的:
A.罪责自负原则 B.罪刑相当原则
C.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4. 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钱后,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乙发现之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终止 B.犯罪即遂
C.犯罪未遂 D.不负刑事责任
5. 某伤害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未被羁押,办案人员为核实案情传唤其到案接受讯问时,王某无正当理由未到案。此时,对王某应采用的措施是:
A.逮捕 B.刑事拘留
C.传唤 D.拘传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无责任年龄、相对责任年龄与完全责任年龄。完全无责任年龄为不满 14 周岁;相对责任年龄为14 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完全责任年龄为 16 周岁以上。故本题答案为 A。
12.【答案】B。解析: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一定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一定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故本题答案为 B。
13.【答案】D。解析:《刑法》第 3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故本题答案为 D。
14.【答案】B。解析:甲盗窃乙的钱,已经脱离了乙的实际控制,属于犯罪既遂。甲把钱放回原处属于犯罪结束之后的返还行为,不影响定罪。故本题答案为 B。
15.【答案】D。解析: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应予以据传的,或者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可以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制定地点进行询问。故本题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