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19年国考招警申论技巧:抓准文章立意

2019年国考招警申论技巧:抓准文章立意

中公教育 | 2018-01-04

申论若想拿写好文章是关键。那么如何在短期内拿到呢,这便是很多考生存疑的地方。在这里中公警法考试网就教大家一个申论技巧:抓准文章立意。

因为文章立意是否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语言再华丽,但是如果立意不准确也是喧宾夺主、南辕北辙。因此我们要学会抓准立意,定位。找立意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从题干中得出,一种从材料中得出。那么今天中公警法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利器——题干点睛。

所谓题干点睛就是从题干中提炼要点,它的步骤如下:

1. 抓准关键词

题干点睛的灵魂是分析题干中关键词形成作答思路。何为关键词,它代指的就是题干中的高档词汇、高频词汇等。

例如: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中所言:“好的政策不仅仅能满足公民意愿,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

在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第一个是“好政策”,第二个是“公民意愿”,第三个是“公民理性”,第四个是“公民德性”,这四个词汇在这一句话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实质性内容,因此它是题干中的关键词。

2. 分析关键词性质

找到关键词还不够,我们还要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以及性质。在题干关键词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题词。所谓主题即全文的核心议题也是全文的主要问题。例如在“好的政策不仅仅能满足公民意愿,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中,“好政策”一词便是全文的主题词。

2、角度词。所谓文章的切入角度即为作者的写作观点、思路、解决方案,换言之就是考试要从哪一个方面去展开论证。例如在“好的政策不仅仅能满足公民意愿,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中,“公民意愿”“理性”“德性”三个词便是文章的切入角度,也就是我们的写作方向。

3. 分析关联词逻辑

关键词之间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并且经常由关联词引领。分析关键词的逻辑关系是作答申论的关键。例如在“好的政策不仅仅能满足公民意愿,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中,“不仅仅”“更是”“乃至”三个词便是表示逻辑的关联词,它向我们说明了好正的三个作用中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中滋养公民理性德性是更为重要的。如此我们便可以得出文章的总论点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德性。

文章的分论点为:

好政策不仅仅能满足公民意愿。

好政策更能滋养公民理性。

好政策甚至能滋养公民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