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是什么?很多不了解申论考情的同学可能脱口而出:“申论就是写作文啊”。其实申论学习不完全是作文,但作文的确是重中之重的一环。如何提高作文分值,如何打造文章特色亮点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名言金句的积累无疑是一条捷径。接下来中公教育就从国考备考角度出发来讲述不同领域可以积累的名言金句有哪些。
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引用
【释义】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
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引用
【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之时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等文中引用
【释义】最高尚的意愿,莫过于爱民,最宽厚的行为,莫过于让民众安乐;最卑劣的意愿,莫过于刻薄百姓,最低贱的行为,莫过于戕害百姓。
4.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习近平在《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等文中引用
【释义】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
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四顺》
——习近平在《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国家之所以兴旺,在于统治者能够顺应民意;国家之所以衰落,是由于统治者违背民意。
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释义】领导者如果自身的行为正当,用不着下命令,人民也会按他的旨意去做;如果自身的行为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人民也不会服从。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习近平在《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有德行的人治理国家,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会随时来临;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灭亡的危险;在天下太平无事时,不要忘记动乱在瞬间发生。
3.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习近平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治理国家就好比种树,只要根系牢固不动摇,树木就能枝繁叶茂。
4.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建业;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习近平在《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如果能使天下人的眼睛都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使天下人的耳朵都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使天下人的心思都去考虑,就没有考虑不周的事情。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多读书,修政德》等文中引用
【释义】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习近平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释义】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2.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
3.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格言联璧·持躬类》
——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勤俭了就有了约束,有约束了就会各种好事都做;奢侈就放肆,放肆则各种坏事都泛滥。
4.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与公肃甥书》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激浊扬清正字当头》等文中引用
【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固社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
5.公生明,廉生威。《官箴》
——习近平在《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信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