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19年国考招警面试模拟题: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论”

2019年国考招警面试模拟题: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论”

中公警法考试网 | 2018-08-02

面试在国考招警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会问在面试中有没有什么技巧,有哪些可以得的技巧呢?对于在国考招警面试环节薄弱的考生,需要多做些习题来不断的提高自己在面试中的技能,今天中公警法考试网为考生带来2019年国考招警面试模拟题: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论”的解析。

【模拟试题】

荷兰有一个 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垃圾桶理论”。请谈谈你对“垃圾桶理论”的看法。

【参考答案】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优于那些处罚手段,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这个实践证明,用一种柔性引导的方式,让人们在遵守规范、维护秩序的行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和愉悦,效果远比惩罚手段好得多,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效果。

这一理论在社会治理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当前社会管理中,交通乱象久治不绝,比如:“中国式过马路”,乱停车辆,抢黄灯,不礼让斑马线,酒驾等问题。这些交通不文明行为往往会造成交通拥堵,扰乱交通秩序。为此,政府部门出台交通管理措施,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罚款、扣分等处罚,但是效果不佳。如果在交通管理中引入“垃圾桶理论”,在硬性处罚以外,采用更加新颖和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进行“疏堵结合”效果应该会更好,如采用“互联网+警务宣传”的微直播。这种执法方式不仅符合当下“互联网+政务”的创新型政府的理念,更是一次生动的“执法公开课”,起到宣传和教育文明出行的目的,促使公众自觉树立规则意识,做到文明出行。因此,政府在公共治理中,一方面应该转变思想,管理中要防治结合,刚柔并济;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吸引公众、企业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中,形成社会合力。

以上就是中公警法考试网为考生带来的2019年国考招警面试模拟题: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论”的内容解析,考生在国考招警面试中遇到此类问题,可以以此作为参考,更多国考招警考试题库,敬请继续关注中公警法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