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3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6.15)

2023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6.15)

【导语】中公警法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国考招警模拟题以及备考资料,考生可关注本站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推荐: 2022招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1、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涛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漂浮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2、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前就出现了以陶、瓷、钢、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汉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元末明初,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取代,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

B.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

C.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

D.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1、【中公解析】答案选D。文段为总分结构,通过首句“河的两岸风光旖旎”可知,文段应介绍河两岸的风光,那么阅读文段后不难发现,本文段通篇介绍的是河西岸的风光。为使下文内容与本文段的思路保持一致,接下来即应介绍河另一岸的风光。简单浏览选项后,不难把答案锁定在D选项。

2、【中公解析】答案选D。本文首先通过焚香这一习俗引出香炉的话题,接下来介绍香炉制作材料的演变历程,最后说明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那么基于与前文话题保持一致的原则,接下来所谈论的内容则应围绕明代宣德年间铜香炉制作的话题展开。A选项在原文已提及,排除。B选项脱离了“香炉”这一核心话题,排除,C选项同样是原文已提及的内容,排除。D选项与文段尾句话题衔接最为紧密。故本题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