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3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9.6)

2023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9.6)

【导语】中公警法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国考招警模拟题以及备考资料,考生可关注本站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推荐: 2022招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就是一个例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就因为它对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拿来或拒斥,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而,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两个显著的不平衡:一是中西文化比重的不平衡,二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而西方文化却占极大比重。这是有失偏颇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近现代对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B.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

C.中华文化应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D.文化交流中应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参考答案

【中公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原因是保持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接着用“然而”进行转折,指明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认识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不够关注、西方文化比重过大。最后用“这是有失偏颇的”直接对前文进行评价,表明作者观点,即在教育中要更多关注中华文化,发挥其主体作用,与此观点相符的为C项。A、D两项未提“教育”这一关键词,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B项说当代教育应关注中华文化因素,未突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排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