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2年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五十)

2022年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五十)

【导语】中公警法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2022年社会招警模拟题以及备考资料,考生可关注本站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推荐: 2022招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1、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2、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氧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3、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参考答案

1、【中公解析】答案选B。文段先提出公众对土壤污染不够重视,防治意识很弱的问题,然后介绍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土壤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故文段重在呼吁公众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提高防治意识。

A、C两项非文段重点内容,D项在文段中未提及。

2、【中公解析】答案选C。文段首先介绍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性,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因果关系,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

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

3、【中公解析】答案选A。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比例低,不均衡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即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

B项的“全社会关注”无法推出;C、D项仅指出问题,非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