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3书记员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10.26)

2023书记员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10.26)

关于罪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或情节)?(多选题)

A.甲使用变造的货币购买商品,触犯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构成想象竞合犯

B.乙走私毒品,又走私假币构成犯罪的,以走私毒品罪和走私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先后三次侵入军人家中盗窃军人制服,后身穿军人制服招摇撞骗。对丙应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D.丁明知黄某在网上开设赌场,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丁触犯开设赌场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想象竞合犯

参考答案

【考点】罪数

【答案】BD。解析:我国刑法将伪造货币的行为和变造货币的行为分别独立规定为两个罪名,即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由此可见,我国伪造的货币并不包括变造的货币。根据《刑法》的规定,持有、使用假币罪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中的假币均指伪造的货币,故使用假币罪中的假币,仅包含伪造的假币,不包含变造的假币。因此,甲使用变造的货币购买商品,不能构成使用假币罪,如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可按诈骗罪论处。A项错误,不当选。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以走私毒品罪和其所犯的其他走私罪分别定罪,依法数罪并罚”。因此,乙既走私毒品又走私假币,应以走私毒品罪和走私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B项正确,当选。

C项中,没有交待丙是为了冒充军人招摇撞骗才先后三次侵入军人家中盗窃军人制服,故丙前后两个行为不具有牵连关系,对丙应当数罪并罚。即使丙确实是为了冒充军人招摇撞骗才去盗窃军人制服的,由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通常并不需要采取盗窃军人制服的方式进行,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欠缺通常性,也应否定牵连犯的成立,对丙应当数罪并罚。C项错误,不当选。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丁明知黄某在网上开设赌场,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丁的行为同时触犯开设赌场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想象竞合犯。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