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11-2018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2011-2018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中公警法考试网 | 2018-12-07
上海公考申论主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多领域交叉

2011—201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同时有八次呈现出多领域交叉考查的特征,如2018年A类考查的“理想信念”主题,同时涉及政治、文化两大领域;2018年B类考查的“城市治理创新”主题,同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三大领域。多领域材料交叉试题,增加了考生理解、把握材料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备考四大领域热点问题时,拓展思维,进行跨领域综合学习。

二、重政治建设

政治领域的问题是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者关注的焦点,八年一共考查了十二次,如“社会治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等都受到了试题者的青睐。2018年上海B类考查的“城市治理创新”主题,材料就涉及利用大数据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能力、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内容。为此,考生在全面备考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

三、显本地特色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的本地特色主要表现在:选取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来设定主题,在组织材料时,穿插一些本地情况、事例等。如2018年B类考查的“城市治理创新”主题,以资料4介绍了上海“智慧公安”建设情况;2017年A类考查的“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主题,以资料4介绍了上海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情况。

二、上海申论试题特点分析

1.题量减少,保持四道

2011—2018年,上海公考申论题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2015年及其以前,以五大题、六小问为主(其中一道大题包含两问);2016—2018年,每套只考四道试题,题量趋于稳定。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题量减少,有利于考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材料,答出真实水平,充分展现实力,体现出上海申论试题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

2.侧重概括,无公文题

整体来看,归纳概括题占据了上海公考申论的半壁江山,占比达到48%;从单套的考查情况看,每套都出现了归纳概括题,最多可达四道,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试题者对归纳概括题的青睐。

上海申论题型的另一大特点即没有公文写作类试题,如在国考和其他省考中经常出现的“倡议书”“发言稿”“通知”等均未在上海出现。通过分析2011—2018年上海申论试题可以看出,除非上海公务员考试大纲发生重大变化,否则未来公文题出现在上海申论中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二、四大题型考查特点

(一)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在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较早,可以说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

近几年,上海申论归纳概括题分值基本都为20分,作答字数较少,一般不超过300字。

从具体类型来看,上海申论主要考查的是归纳概括基础题型,需要概括的内容种类比较多样化。其中,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是高频,共考查8次。

从作答要求来看,主要为“概括准确”“语言精练”,这就需要考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要点,并对其进行合并加工,用精练的语言作答。

(二)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问法灵活多样,是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在上海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的分值多为10~20分,作答字数通常不超过300字。

从具体类型来看,主要考查词句理解阐释、启示型分析,对关系型分析也多次涉及。考生应在全面备考综合分析题各种题型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以上三种题型。

从作答要求来看,主要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这就提示考生在作答时,要在答案开头部分明确表明观点;同时,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分”等结构组织答案,以保证作答的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