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3年省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9.2)

2023年省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9.2)

【导语】中公警法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省考招警模拟题以及备考资料,考生可关注本站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推荐: 2022招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答案

【中公解析】D。文文段首先指出正常的“社会结构”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与之相反的“反结构”的特点,接着以中国元宵节为例,重点介绍了“反结构”节庆仪式的优点与意义,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和B选项说的是元宵节,属于例子部分,非重点排除。C选项提出了对策,强调应该发展“反结构”节庆仪式,但题干无对策表述,属于过度推断,排除。

在这道题中,大家会发现C项就是很容易误选的一个对策项,有同学就会猜测:“反结构”节庆那么好,是不是该大力发展呢?这其实就是过度推断了,材料是有明确主旨句的,并不需要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