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2广东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36人)

2022广东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36人)

麻章区政府网站 | 2022-02-15
摘 要
  • 1 招录人数36人
  • 2 报名时间 2022-02-23 09:00 - 2022-02-25 18:00
  • 3 笔试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公安基础知识、公民应知应会法律知识

五、体检

应聘人员依考试总成绩高低排序,按照招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名单。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用由应聘人员承担,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体检的,视为放弃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

六、政审

我局对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政审,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诚信记录和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的现实表现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应聘人员需提供以下书面资料:

(一)本人和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复印件(户主首页和本人内页)。

(二)持我局政审函到所在辖区派出所开具本人和家庭成员的政审证明。

(三)计划生育及婚姻状况证明。

(四)公民个人社会征信证明材料。

不提供上述材料的,视为放弃政审。放弃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

七、聘用

通过体检、政审的应聘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在湛江市麻章区政府网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由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与被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四年,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满后,根据警务辅助人员工作表现和考察情况,由我局决定是否予以转正。

八、递补与调剂

考试考核的综合成绩一年内有效。对出现空缺的职位,可由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在相同相近职位条件的合格应聘人员中进行调剂补录。

九、工资福利待遇

(一)警务辅助人员的工资由麻章区财政保障,每人每月3200元左右(含基本工资,社保个人部分和单位部分,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和单位部分)。今后我局根据湛江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湛江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报请湛江市麻章区委区政府逐步相应提高警务辅助人员的工资水平。

(二)我局为每名警务辅助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配发制服。

(三)我局为警务辅助人员提供用餐场所,享受与民警相同的就餐标准。

十、疫情防控要求

应聘人员应提前了解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以免影响应聘。

(一)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应聘人员应提前通过国务院官方网站或微信客户端“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模块,动态了解本人所在地区风险等级,并在“疫情防控行程卡”模块查询本人14天内旅居史信息。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考前14天内有国(境)外旅居史的应聘人员,须提供近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

(二)申报个人健康码。应聘人员应提前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或APP客户端如实登记个人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信息,并生成个人“粤康码”。如“粤康码”为非绿码人员,须提供近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

(三)配合现场防疫检测。应聘人员在报名或参加各项考试前,应自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服从工作人员安排,主动出示“粤康码”,并接受体温检测。体温≥37.3℃的应聘人员,不得参加报名及各项考试。持非绿码、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前14天内有国(境)外旅居史的应聘人员,未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的,不得参加报名及各项考试。

凡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不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测、询问、排查等的应聘人员,取消应聘资格,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十一、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报名前需认真阅读本公告及附件。应聘人员须诚信报名、诚信考试,凡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的,或在应聘期间弄虚作假,违反诚信原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所签劳动合同无效,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

(二)从笔试到聘用的任一环节中,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的,在3年内不得应聘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警务辅助人员。

(三)本次招聘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也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用书和资料等,除交给医院的体检费用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考试成绩、体检、考察等有关事项将在湛江市麻章区政府网上公布,应聘人员须留意相关网站及时登录查询。

本公告由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政工室负责解释。

联系电话:0759-2701638(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政工室)。

附件:

附件1:麻章公安分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职位设置表.xls

附件2:麻章公安分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报名表(须双面打印).xls

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

2022年2月14日

原标题:湛江市公安局麻章分局关于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的公告

文章来源:http://www.zjmazhang.gov.cn/xxgk/gsgg/content/post_157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