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2山东烟台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87人)

2022山东烟台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87人)

烟台公安局 | 2022-05-16

3.综合成绩

面试结束后按照笔试、面试各占50%,折算应聘人员综合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综合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

4.体能测评

凡面试成绩超过60分的,根据综合成绩按照比例进入体能测评环节。根据招聘计划和应聘职位由高分到低分,招聘计划3人以上的职位按1:1.5比例、招聘计划3人以下职位按1:2比例确定进入体能测评范围的人员(如综合成绩相同,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体能测评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执行,测评项目为纵跳摸高、10米×4往返跑、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体能测评为达标性测评,凡其中一项不达标的,视为体能测评不合格,不能确定为体检考察人选。在参加体能测评前,须签订本人《身体状况确认书》(附件4)。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违反体能测评有关规定的,招聘机关将取消其体能测评资格。体能测评成绩在测评点当场公布,不计入应聘人员考试成绩。体能测评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地点等要求参加体能测评的,视为放弃体能测评。体能测评时着运动鞋、运动服。时间、地点等事宜另行通知。

(三)体检、考察、政治考核

体能测评合格人员,根据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环节人员(如综合成绩相同,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体检统一组织到指定医院。体检费用和复检费用由应聘人员承担。体检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地点等要求参加体检的,视为放弃体检,体检成绩为不合格。体检按照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公安厅《关于明确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体能测评和体检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公通〔2017〕30号)有关规定执行。

应聘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取消聘用资格。如对体检结果存在异议,应聘人员可提出进行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最终体检结果以复检结果为准。

对体检合格的人员进行政治考核及考察。政治考核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政治考察的相关要求进行,重点审查是否具有不得招聘为辅警的情形。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四)人员递补

应聘人员因政治考核或体检不合格、考察结论为不宜聘用等因素造成职位空缺的,可从本职位面试合格、体能测评合格人员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体检考察结束后,如有职位符合招聘条件的人数不足的,可将招聘计划调剂到其它职位。具体调剂办法由组织方确定。

本次招聘设置三个月的成绩有效期。即:对体能测评合格人员参加此次招聘的所有成绩保留三个月,三个月内如有辞职辞退造成人员空缺的,从体能测评合格人员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五)公示

根据应聘人员的综合成绩、体能测评、体检、政治考核及考察情况提出拟聘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六)聘用

经公示进入拟招聘范围者,办理相关手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间发给试用期工资(正式工资的80%)。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聘用,不合格的,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四、相关待遇

拟聘用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制,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到烟台市公安局相关单位工作。正式聘用后每月工资待遇3500-5000元左右(含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绩效奖金等),详情见《烟台市公安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职位表》。劳务派遣公司统一缴纳“五险一金”,实行绩效工资。统一配发辅警服装及其它相关装备。

五、其它

应聘人员在应聘期间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要及时通过关注“烟台公安”微信公众号了解发布的通知信息。因本人原因错过重要通知信息而影响考试聘用的,责任自负。对应聘人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整个招聘工作全过程,不符合条件者,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

因疫情原因,到现场报名的人员需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通行码,体温和健康通行码正常,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方可进入报名现场。为避免人员聚集,报名现场将控制人员数量,请参加报名人员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

注:近期,有部分人力中介、教育培训机构在网络和微信圈传播相关辅警招聘包过收费等不实信息,请应聘人员不要上当受骗!所有招聘信息均以市公安局发布的官方公告为准。

本公告由烟台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附件:

附件1:烟台市公安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职位表.xls

附件2:烟台市公安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报名登记表.doc

附件3:所在单位同意应聘证明信.doc

附件4:身体状况确认书.doc

附件5:《考试录用专业(学科)指导目录》.doc

 

烟台市公安局

2022年5月13日

原标题:烟台市公安局2022年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

文章来源:http://gaj.yantai.gov.cn/art/2022/5/13/art_23598_290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