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2广东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辅警招聘公告(12人)

2022广东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辅警招聘公告(12人)

广州市公安局 | 2022-07-05

三、考试考核

考试考核包括体能测评、笔试和面试。

(一)体能测评

主要测评应试人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测评项目为:纵跳摸高、4×10折返跑。测评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具体成绩标准见附件3),两项测评成绩全部合格才能确定为体能测评合格。体能测评不合格的,直接淘汰。考生持身份证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体能测评,考生务必根据本人身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参加体能测评,在体能测评过程中因本人身体原因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笔试

满分为100分,采取闭卷方式,主要测验报考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基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不指定考试参考用书。

考生持身份证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考试考核开始30分钟后未能按时报到或中途擅离考场的视为放弃考试。考试作弊,直接取消报考资格。

(三)面试

满分为100分,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主要测试报考人员的综合能力。面试对象依笔试成绩高低顺序排序,按招聘岗位1:2的比例确定(达不到该比例的职位,按实际符合面试条件人数确定)。面试时考生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面试,不按规定时间参加面试的,视为自动放弃。

(四)总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得出考试总成绩,考试总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2位。

四、体检

依总成绩高低顺序,按照招聘岗位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体检不合格者淘汰,可依总成绩高低顺序依次递补人选。体检在指定的本市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一般包括肝功二项、全血细胞计数、肾功二项、空腹血糖、尿常规分析、胸片、心电图、肝胆脾胰B超、一般体格检查等项目,所检项目达标标准参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粤人社发〔2010〕382号)执行。体检费用由应聘人员自理(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考察

对体检合格的应聘者进行政审和组织考察。考察工作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遵纪守法等情况,并核实其是否符合应聘资格条件。考察不合格或者放弃考察资格的,可在总成绩合格考生中依次递补考察人选。

六、公示与聘用

考察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在广州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结果影响聘用的、放弃聘用的、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的或发现其他问题不可聘用的,取消聘用资格。招聘单位可以按照考试总成绩在合格分数线内从高到低依次递补人选。

七、薪酬待遇

按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首次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续签期限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约定),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满后,刑事技术助理辅警岗位按人均包干经费12.5万元/人/年的标准统筹计发工资待遇(包括单位及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勤务辅警岗位按人均包干经费8.7万元/人/年的标准统筹计发工资待遇(包括单位及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试用期工资按80%支付,食宿自理。

八、注意事项

(一)所有考生须提前最少一小时到达考点,按照广州市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考生“粤康码(穗康码)”为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正常(考前14天内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地市旅居史)、持有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体温正常的,提交《个人健康信息申报承诺书》(附件2)后方可参加考试。报考人员自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参加考试。因个人时间安排或疫情防控导致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的,视为自愿放弃资格,不再另行安排补考。在招聘组织实施过程中,将按照广州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落实防疫措施,必要时将对有关防疫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请广大考生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考生报名前需认真阅读本公告。考生须诚信报名、诚信考试,凡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的,或在应聘过程和聘用期间弄虚作假,违反诚信原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所签聘用合同无效,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因疫情影响导致本次招聘工作时间调整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将及时发布公告,请报考人员自行关注相关信息。

(三)准考证是考生参加招聘各环节的重要证件,请妥善保管,遗失不补。参加体能测评、笔试、面试及体检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证件不齐或证件与报名登记表不一致的,不得参加。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020-83128043。

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

本公告由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负责解释。

附件1:广州市公安机关辅警招聘报名表.doc

附件2:个人健康信息申报承诺书.doc

附件3:体能测评合格标准.doc

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

2022年7月5日

原标题: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2022年辅警招聘公告

文章来源:http://gaj.gz.gov.cn/xxgk/tzgg/content/post_839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