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法检考试申论热词解析:扶贫

法检考试申论热词解析:扶贫

中公警法考试网 | 2018-03-14

微信公众号 | 辅警招聘考试网:fjzpksw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回复“10G”得10G容量的资料

导语:中公警法考试网提供法检考试申论热词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法检备考试题及资料请及时访问本站!


一、何为扶贫?

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为何要扶贫?

要想了解为何要推出扶贫,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对立面”——粗放式扶贫。所谓粗放式扶贫指的是传统的扶贫手段,各地政府为了帮助当地居民脱贫,采取的重要手段就是发放扶贫款,简而言之,就是谁穷就给谁钱,是一种“撒胡椒面式”、“大水漫灌式”扶贫。我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过于的一刀切,每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相对于贫困人口的数量,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扶贫款项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底数不清。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而不了解当地的贫困人口数量,不知道谁是贫困户,扶贫也就成为了“笑话,”扶贫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2、情况不明。每位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不同,有些是因病致贫、有些是因灾致贫、有些是因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致贫、有些是因为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如果不了解各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就难以真正有效的实施手段,帮助居民脱贫。

3、针对性不强。针对性指的是政府的扶贫手段,过去传统的扶贫手段单一,而且效果不佳。在我国西部某地甚至出现“扶贫羊”变“小肥羊”的笑话。即政府盲目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发放扶贫羊,但是完全不考虑当地沙漠、戈壁的生态环境,连草都没有,谈何养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扶贫就是宜游则游、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而这直指的就是粗放式扶贫的针对性不强问题。

4、扶贫资金指向不准。这指向的就是由于对扶贫资金管理不善,导致出现“贪腐”。个别领导干部对数字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扶贫资源,牟取私利;扶贫过程中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现象频发,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