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标,而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要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通常以提出对策题为考查载体。但从2013年开始,国考便没有考过提出对策题,通常通过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及文章论述题来考查该能力。
虽然这几年国考没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不能排除未来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作答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勿套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简洁流畅。由于申论考试有严格的字数要求,考生必须保证用语简洁,这不仅能节省作答字数,也可以向阅卷者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把控能力。申论文章论述题均会出现类似“语言畅达”“语言流畅”等要求,因此考生要恰当组织语言,保证作答语句通畅。
第二,规范生动。规范指考生应避免使用口语、网络用语,而应使用书面语,机关常用语、惯用语,以求达到大纲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考生应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为作答增添文采。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国考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规范、简洁、流畅、生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语得体、说服力强、具有感染力、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等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语言修辞的训练中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