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达流畅的考生
公务员考试中,笔试关键在“写”,面试关键在“说”,语言表达对面试而言至关重要。在结构化面试中,“语言表达能力”本就是一项测评标准。语言表达流畅的考生,即使内容一般,整体面试效果也不会差,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考生,即使观点和内容很不错,也会让面试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场结构化面试的后半场,考官们容易倦怠,很多时候考生说了什么考官们听得并不仔细,但是对考生说的是否流畅和清晰,却能够直观感知到。
什么才能称之为“表达流畅”呢?基本要求是“表达流利不卡顿”。
5、思维清晰的考生
所谓“思维清晰”,就是指考生在面试答题的时候,语言上展现出逻辑性。做到思维清晰,考生要对题目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就是思考成熟,想清楚作答的“答题点”。做到思维清晰,还需要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注意。考生思路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要表达清晰,这样考官才能感知到。语言表达上需注意两点:一是用好逻辑词,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二是答题开门见山,较少前缀和总结语,凸显逻辑层次。
6、交流互动的考生
虽然结构化面试的形式比教模板,虽然公务员的工作比较正式。但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考生,无论是否接受过系统培训,在面试考场上的表现普遍缺少交流互动。例如:主考官宣读引导语的时候,询问考生“明白了么,”有些考生埋头看题,不回应主考官;答题过程中,跟考官没有眼神和肢体交流,或者只看主考官,不顾及其他考官;考生作答的时候,不向考官提示题号,部分走神的考官不清楚考生在回答哪道题;答题完毕后,不提醒考官,让考官分不清考生是卡顿了还是作答完毕;考生答题的时候,语气全程平调,像催眠曲,无法对考官形成有效吸引。
上述都是考生缺乏交流互动的表现。如何解决呢?问题的反面就是解决手段,大家不妨思考下。相对于知识和经验,领导更喜欢有悟性的,有灵性的考生,换到公务员面试考场上,同样适用。
7、接地气的考生
公务员面试题往往取自于现实,其作答逻辑和路径也要结合现实环境,这就要求考生在面试答题中,不能一味的理论拔高,该接地气的地方一定要接地气。但是因为多数考生没有机关工作经验,在面试考场上,不少考生答题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主要反映在:1、理论性的空话套话太多;2、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切实际;3、场景和语境把握不准。尤其是第二条问题 ,广泛的存在作答组织题、应急题、人际关系题中。如“开展经济普查”这个题,有些考生上来就是“约谈百姓”,一副官架子,考官听了都觉得很好笑。在公务员面试中,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在作答组织题、应急题、人际关系题时有明显优势,而应届生因为生活经历单纯,经常容易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