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 导航

2024书记员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5.7)

2024书记员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5.7)

《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三条要求完善法庭辩论规则,确保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法庭应当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依法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论辩护权。关于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题)

A.符合我国刑事审判模式逐步弱化职权主义色彩的发展方向

B.确保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核心在于保障被告人和辩护人能充分发表意见

C.体现了刑事审判的公开性

D.被告人认罪的案件的法庭辩论,主要围绕量刑进行

参考答案

【考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辩护人的权利;刑事审判的特征

【答案】ABD。解析: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审判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吸收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对抗性因素,并保留了职权主义的某些特征。这次改革使我国刑事审判模式具有当事人主义的某些特征,一般称为“控辩式”。但是这些改革只是初步的,只是弱化了超职权主义而已,职权主义色彩仍然严重,控辩式审判模式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沿着控辩式庭审方式改革的方向取得了新的进展。因此,控辩式庭审方式及弱化职权主义色彩是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发展方向,题干中的规定强调控辩发表意见,强化控辩双方在法庭审理中的作用,符合我国刑事审判模式逐步弱化职权主义的发展方向。A项说法正确,当选。

辩护人享有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权,在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和控方展开辩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辩护人发表意见权尚待进一步保障,只有保障辩护方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实现控辩平等对抗并保障控辩意见在法庭发表。B项说法正确,当选。

刑事审判的公开性是指审判活动应当公开进行,除了为了保护特定的社会利益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都应当公开审理,将审判活动置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即使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也应当公开。刑事审判的公开性与完善法庭辩论规则和使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不能直接等同。C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三条规定,完善法庭辩论规则,确保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法庭辩论应当围绕定罪、量刑分别进行,对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主要围绕量刑进行。D项说法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