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能力要求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申论(适用于市级机关和垂直管理机关职位)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1.阅读理解能力
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中公解读】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申论考查的基本能力,是广大考生需要练好的一项基本功。对于该能力,主要有四方面要求。
①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给定资料内容的全面把握,其重点在“全面”二字上,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对资料中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内容有通盘的了解和掌握。
②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给定资料中词句、语段的准确理解,关键点在“准确”二字上,它要求考生不但要能理解其字面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能对其指代义、隐喻义、引申义理解到位。
③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本考点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的事实进行理解和提炼,并明确选取此事实的目的,通过该事实想要揭示的问题,最终得出事实想要表达的观点。
④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和分析给定资料所反映事实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问题表象下的本质,要区分问题现象、问题原因、问题本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综合分析能力
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中公解读】
综合分析能力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考生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①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从给定资料中分析和归纳出题目要求的作答内容。从作答范围看,可能会让考生分析全部给定资料或者部分给定资料。
②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它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运用多视角,既要看到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要看到引起问题的外部各要素。
③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仔细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意味着对于给定资料中出现的观点和事实,考生必须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和广博的知识,按照题目提示,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认识。
3.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中公解读】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从复杂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方法。该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要求。
①发现和界定问题并做出评估或权衡。发现和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问题所在,对问题进行评估或权衡,才能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对策的可行性。本考点的考查意图在于让考生树立问题的特殊性这一概念,把握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准确界定问题,从而为提出对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提出方案或措施,是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落脚点。一个具备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的方案或措施,既需要根据资料对问题进行充分和具体的分析,也需要借助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本考点的考查意图是使考生在实际作答中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
4.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中公解读】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对该能力的训练。该能力主要有三方面要求。
①熟练运用指定的语种和多种表达方式。指定的语种,即现代汉语,不可用繁体字、英文等进行写作。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申论考试侧重考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陈述和议论等。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内容表达服务。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题型特点、文章类型,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论证。
②用语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是对语言风格的要求。这就从正面提醒考生,要力戒浮华、粗率、草草不恭的文风。申论考试作为政府机关选拔人才的考试,应使用与机关行文规范相符的特定词汇、语体和语言表达方式,文风同机关保持一致,使用机关通用的、规范化的政治术语,使用严谨平实、庄重大气的书面语体。
③表述思想观点。在申论考试中,考查考生“表述观点”的能力,其主要方式是说明、陈述、议论。其中,议论是申论考试尤其是文章写作的核心表达方式,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运用不同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而且要有立足资料形成个人独立观点的能力。
申论(适用于区级及以下机关职位)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