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向人们阐释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性原理。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对唯物论的解释,让我们清楚的区分了在哲学上的四种运动观点:唯物论运动观、唯心主义运动观、形而上学运动观以及相对主义运动观。而这一部分也是我们在备考山东事业单位考试中易难点。所以下面我们简单的带大家区分以上的四种运动观。
在区分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内涵。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而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整个世界整体上就是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而对于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不同回答,我们能够认识到四种不同的运动观点。
核心观点 | 常见考法 |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唯物论) | 1.古诗词:“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2.名人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3.政策热点: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
绝对静止: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
成语:刻舟求剑 |
“心”在动: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
名人名言:“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相对主义) | 名人名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例题】1.(单选)德罗普说过:“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
A.静止的绝对性 B.运动的相对性
C.静止的无条件性 D.运动的绝对性
1.【答案】D。解析:题干表述“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说明了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故本题答案选D。
【例题】2.(单选)《吕氏春秋·察今》记述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里,他在船上做了记号。说:“这是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我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但遍寻不获。”寓言中刻舟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体是运动的 B.否认物体是静止的
C.否认物质的存在 D.否认意识的存在
2.【答案】A。解析:刻舟求剑的所犯的错误就在于,忽视了船的运动过程,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故本题答案选A。
25上海执法类公务员备考助力 | ||
活动推荐 | 活动推荐 | 活动推荐 |
公告解读讲座 | 历年试题 | 模拟卷 |
笔试天天练 | 黄金AB卷 | 务员笔试锦囊 |
政治理论核心考点 | 专项情报站 | |
答疑备考群 | 历年分数线 |
原标题: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