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试
面试时间、形式和地点视疫情情况另行通知。
面试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面试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2位。
考试总成绩按下列公式计算: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考试总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2位。若考生总成绩相同的,则依次按照面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名次。
进入后续环节的考生,招考单位以电话形式通知,不再另行出具公告。
五、体检和政审考察
按招聘岗位拟聘用人数和考试总成绩高低顺序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在指定医院进行,如出现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的,或医院建议复查的考生,在两周内不能得出合格结论的,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具备候选资格的人员中依次递补。体检(含复检)费用自理。
体检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考察人选,由我院组织政审考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并核实是否符合录用资格。考察不合格或者放弃录用的,可根据总成绩高低顺序依次递补考察人选。
六、公示与聘用
政审考察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在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haizhu.gov.cn/gzjg/qzf/hzqrsj/kszp/)、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http://guangzhouhz.jcy.gov.cn/)官网上公示3个工作日。对于公示无异议的拟聘用人选,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公示结果影响聘用的、放弃聘用的、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的或发现其他问题不可聘用的,取消聘用。
七、薪酬待遇和劳动合同
待遇标准按区、招聘单位有关文件执行。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考核合格的,享受相应工资福利待遇。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
八、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为安全有序开展招聘工作,请所有考生知悉、理解、配合、支持考试防疫的措施和要求。
(一)凡进入资格复审、面试(如采取线下形式)、体检等招聘环节的线下工作场所,需自备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出示粤康码绿码,考前(以各环节时间为准,下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电子、纸质同等效力,下同),《考生疫情防控承诺书》,现场测量体温正常(体温<37.3℃),且不存在下述不得参加考试情况。
(二)不得参加考试:
1.正处于隔离治疗期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隔离期未满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正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的考生;
2.考前10天内,有国外或港台地区旅居史的考生;
3.考前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考生;
4.考前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且未完成“3天2检”的考生;
5.粤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考生;
6.不能提供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考生;
7.现场测量体温不正常(体温≥37.3℃),在临时观察区适当休息后使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量体温仍然不正常的考生;
8.其他不符合正常参加考试情况的考生。
(三)所有考生须提前7天注册粤康码,并自我监测有无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如果旅居史、接触史发生变化或出现相关症状,须及时在粤康码进行申报更新,有症状的到医疗机构及时就诊排查,排除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考前非必要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本省考生考前7天内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所在地市。考生要提前了解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合理安排时间,落实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四)考生不配合考试防疫工作、不如实报告健康状况,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信息,提供虚假防疫证明材料(信息)的,取消考试资格。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其他注意事项
(一)考生报名前需认真阅读本公告。考生须诚信报名、诚信考试,凡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的,或在应聘过程和聘用期间弄虚作假,违反诚信原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所签聘用合同无效,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
(二)准考证是考生参加招聘各环节的重要证件,请妥善保管,遗失不补。参加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身份证、粤康码、承诺书;证件不齐或证件与报名登记表不一致的,不得参加。
(三)本次招聘工作,请考生认真填写联系方式,务必准确无误,因联系方式错误导致无法联系,致使招考通知信息延迟等问题,个人自行承担责任。
(四)本次招聘成绩一年内有效,期间我院岗位出现空缺情况,可从本次招聘剩余所有考生中按照岗位总成绩高低顺序依次补录;我院也可统筹组织新的招录工作。
(五)招聘工作由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室监督。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020-89017708
咨询时间:逢工作日9:00-11:30,14:30-17:00
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20-89016236
本公告由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点击查看>>>
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公开招聘合同制雇员(法警辅助人员)报考岗位表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2022年10月9日
原标题: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2022年公开招聘合同制雇员(法警辅助人员)公告
文章来源:http://www.haizhu.gov.cn/hzdt/tzgg/zpxx/content/post_860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