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考察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考点就是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痛的一个知识点,因为很多时候题目做不出来。行程问题的题目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了,所以并不陌生,虽然学了好多年,到现在的考试依旧还是一大难点。很多考生觉得行程问题之所以难,是公式记不住,实际上行程问题真正难的并不是公式记不住,而是记住了公式,但是依旧不会用,学习的重点就是要掌握此类题型的分析思路。
行程问题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环形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所有这些题型的应用都是源自于最基本的公式,也就是S=V×t。这个公式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以及如何用,那为什么还是有题目做不出来呢?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分析清楚题目条件和要求。解决行程问题最本质的是结合题干信息、基本公式以及行程图构造等量关系。接下来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和分析思路。
1.结合行程图分析各个量之间的路程关系。简单分析方式如下图
简单理解就是,题目中一般会出现至少两个速度,两个速度必然会对应两个路程,那么这些路程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要么相等,要么不等,相等我们就结合方程法或者比例法进行相关的求解,不相等查找到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再结合方程法、特值法、比例法进行解题。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了解一下相应的考点。
例1. 一群蚂蚁将食物从A.处运往B.处,如果它们的速度每分钟增加1米,可提前15分钟到达,如果它们的速度每分钟再增加2米,则又可提前15分钟到达,那么A.处到B.处之间的路程是______米。
A.120 B.180 C.240 D.270
【解析】本题涉及三个速度,原速度以及两次加速,但是整个过程中路程一直是AB这段,所以路程是相等的,结合S=V×t,设原速度为v,原时间为t,列方程
AB=v×t=(v+1)×(t-15)=(v+1+2)×(t-15-15)
求解v=3,t=60,所以AB=3×60=180,答案为B选项。
这个题目并没有涉及特别复杂的理论知识,仅仅利用了基本的公式就足够了,所以行程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正常分析,找到不变量、相同量,结合方程法、比例法解决就可以。
2. S=V×t中存在不变量,结合比例法解题
题目中存在不变量的时候可以结合比例法进行解题,这个等式中存在三组比例关系:
(1)s一定的时候,v与t成反比
(2)v一定的时候,s与t成正比
(3)t一定的时候,s与v成正比
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操作方式:
例2. 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6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9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5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A.60 千米 B.75 千米 C.90 千米 D.135 千米
【解析】甲车单独清扫需要 6 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 9 小时。路程相同,则两者时间之比为6:9,速度为时间的反比例,所以速度之比为9:6=3:2。相同时间内,两人走的路程比为=3:2。那么甲车比乙车多清扫的1份是15千米,所以东、西相距 15×(3+2) =75 千米。
上述题目就属于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时间之比找到速度之比,再根据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结合比例的计算将最终结果计算出来。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需要找到具体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结合基本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自己的题型敏感度,才能够达到快速解题的目标。
25上海执法类公务员备考助力 | ||
活动推荐 | 活动推荐 | 活动推荐 |
公告解读讲座 | 历年试题 | 模拟卷 |
笔试天天练 | 黄金AB卷 | 务员笔试锦囊 |
答疑备考群 | 历年分数线 |
原标题:
文章来源: